聯系我們
TEL:400-659-6099
發布者: 發布時間:2019-3-15 18:07:14 閱讀:次
當前,我國正處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養殖行業日新月異,獸用生物制品、藥品領域也在飛速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行業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又會有怎樣的機遇?作為獸藥企業,最應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實力?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在兩會期間就行業所關注的話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研究員。
全國人大代表田克恭:獸藥制劑理應歸屬農用生產資料免征增值稅|關注兩會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許婉 王之嫻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近年來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屆兩會您最關心的話題是什么?您在本屆兩會期間會帶來怎樣的建議?
田克恭:此次兩會,我比較關心的話題是科技創新驅動方面新的政策落地,對民營企業是否有新的政策紅利。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研究解決當前獸藥經營企業增值稅稅率偏高的問題。同時也關注生物安全及食品安全方面的話題。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為什么建議獸藥制劑歸屬為農用生產資料免征增值稅?這對行業來說有怎樣的意義?
田克恭:獸藥是預防、治療、診斷動物疫病的特殊商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將獸藥定義為農業投入品。在農業生產資料領域,包括農藥、化肥、種子、飼料等資料都是免征增值稅,另外,作為保障畜牧業穩定、發展的生產資料之一的獸用疫苗生產企業,執行的是低稅率(3%)簡易稅收政策。
然而,獸藥制劑(化學制劑和中獸藥制劑)同樣作為一種保障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這一典型服務于“三農”的生產資料,生產和經營管理分別按照醫藥行業GMP、GSP管理執行,研發、生產、經營管理成本遠遠高于其他農資生產門類,卻被國家財稅體制納入醫藥行業,執行17%增值稅(自2017年歸并為16%)政策,未能享受農資行業通行的稅收政策。獸藥制劑生產企業稅負偏高,優惠政策偏少,企業負擔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轉型升級、工藝技術進步、質量提升和新獸藥研發進程。
將獸藥制劑歸屬為農用生產資料免征增值稅有利于促進養殖業綠色發展。通過實施財稅優惠政策,可以推動獸用制劑企業投入更多資金開展技術升級和新藥研發,從而推動調順產業結構、調好生產布局、調優產品質量。同時可以推動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全面落實好獸藥GMP和獸藥GSP制度,提高獸藥產品質量,推動養殖環節用藥安全,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降低稅收還將有望促進獸用制劑和經營企業不斷提高獸藥質量和技術服務水平,降低獸藥產品價格,降低養殖用藥成本,提高養殖效益。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狂犬病防控存在什么困難,有怎樣的實施建議?
田克恭:人類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急性傳染病,一旦發病幾乎100%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只要將犬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率控制在70%以上,就足以阻斷犬間的狂犬病傳播鏈,犬不得狂犬病,人狂犬病的發病率自然會大幅降低。在我國,居民養犬總量大約8000萬只到1.3億只,按照70%的免疫覆蓋率和每年免疫一次的要求,每年約有7000萬頭份獸用狂犬病疫苗的需求量。目前獸用狂犬病疫苗的年批簽發量約3000萬頭份,至少還有4000萬頭份的缺口。而近年來,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簽發量均高于5000萬人份,2015年更是高達9000萬人份,是世界上人用狂犬病疫苗最大消費國。人用狂犬病疫苗多數用于被犬貓抓傷或咬傷的緊急預防接種,形成了“狗染病,人打苗”的現象,造成狂犬病疫苗資源的極大浪費。
另外,據統計,過去幾年隨著城鎮養犬居民免疫接種意識增強,極大降低了我國人狂犬病的發生率,但人感染狂犬病病死數65%以上來自農村地區,農村地區狂犬病疫苗覆蓋率依然很低。困難在于養犬在農村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多數犬主人不愿意花錢給犬接種疫苗,加之犬攻擊性強,接種時抓取、保定難度極大。因此建議實行狂犬病疫苗強制免疫,在免費提供疫苗的同時,還要配套落實接種的人工費用,以確保強制免疫的順利實施。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您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怎樣的感受?
田克恭:總體感受是:形勢看得透,問題找得準,政策落得實,措施抓的細。與往年對比,今年的報告更切合企業生產經營,更切合老百姓的生活。特別是在降稅減費方面力度空前,將進一步激發內在消費和創新活力。
這四點感受是相關聯的,正是因為把國內國際形勢看得透,所以問題才可以找得準。另外,很多措施描述的很明確、很具體,比如降稅降到多少,政府開支減少多少,文件數量要減少多少?作為一個國家層面的報告,可執行性非常高。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結合當前的行業現狀與需求,您認為專業的獸醫和診斷在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
田克恭:多年來,在畜牧業有一種誤區,即獸醫診斷主要服務于科研。實則不然,專業的獸醫診斷,其主要價值在于分析疫病流行趨勢,指導養殖場疫病防控,提高養殖效率。
隨著畜牧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執業獸醫已滿足不了畜牧業發展的需求。無論是在素質上還是技術上,都需要極大地提升。因此,作為新時代的獸醫工作者,唯有借助于大數據信息技術的運用,對動物疫病流行趨勢進行分析預警,評價疫苗及獸用藥品質量,往智能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下游養殖業或生物制品企業。
相對來講,獸醫診斷是一個朝陽產業,雖然它的市場容量比不上疫苗,但是從目前國內的養殖量來看,其潛力非常大。從產品本身來看,國內自主研發的優秀產品相對較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養殖場疫病的復雜化,科學的獸醫診斷檢測迫在眉睫。如果有了準確的檢測數據作為依據,再加上專業的獸醫診斷,養殖場的免疫程序就會更加科學合理,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免疫效果,還能解決養殖場的實際問題,最終提高綜合的生產成績。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如何把智能化、信息化技術與獸醫工作結合在一起?在研發上會更多地考慮結合智能化技術嗎?
田克恭:隨著國家政策對第三方獸醫檢測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的興起,建立聯合實驗室和實驗室聯盟,搭建共享實驗室、共享專家體系,擴充、完善實驗室檢測服務平臺已是大勢所趨。
以北京中科基因為例,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聯合大數據技術平臺、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學者,開發用于疫病檢測的APP,為畜牧行業解決信息不對稱、獸醫資源分布不均等痛點問題,為動物疾病的診療提供更快、更準、更便捷的服務體系。同時,我們也積極響應“科技創新”的發展主線,聚焦新型動物疫病診斷技術研發與應用、新型人工智能與畜禽行為和疾病診斷技術研發與應用、新型食品安全追溯、檢測技術研發與應用。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近年來,普萊柯公司在新獸藥研發上占據越來越重的比例,您認為未來公司在研發上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田克恭:普萊柯公司進行的科技創新,立足于工程化、產業化,更注重產業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偏重于科技創新的下游。因為更接近于市場和用戶需求,且在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方面有自身優勢,普萊柯在產業科技創新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主體作用。近三年以來,普萊柯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10%以上,僅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達4118.8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9.56%。通過持續的研發創新,截止目前,普萊柯已累計獲得新獸藥證書46項;累計申請發明專利逾450余項,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70余項。毋庸置疑,動保企業已經成為新獸藥研發的主體。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提出,要加快突破農業核心技術。實際上不光是農業,任何行業想要在國際上有發言權都離不開原始創新。在獸用疫苗領域,怎么把疫苗做得更安全有效,需要發展新型的疫苗,比如基因工程疫苗。目前,我國獸用疫苗行業在多年的努力下,已經做到了從跟跑到并跑,有些領域甚至實現了世界領跑。但是獸用藥品領域原始創新與國外的差距可能更大,追趕周期可能更長。另外需要特別關注的還有中獸藥的研發,隨著國家對中藥的重視,以及近年來養殖業減抗限抗和對食品安全的日趨重視,傳統中獸藥的開發可能會迎來新的契機。
【返回】上一條:佛山市舉辦霉菌毒素危害與防控論壇